风水形峦理气解析
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传统风水的总体原则讲究“藏风聚气”,其目的在于“迎生避死”。
风水形峦理气解析
1、风水形峦解析
形法也被称为“形势”、“峦头”或“峦体”。《辞源》载:“堪舆言,专以形状定吉凶者谓之峦头,与理气相对称。”由此可见,形法中的势,也要通过形状来表达,因而合称势和形,而称之“形峦法”。
《葬书·原著》中又有记载:“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可见,“形峦法”讲究形势,而“形峦法”归根结底也就是审形、察势的方法。
所谓形,早在《辞源》中就有记载“形象也。容色曰形”。由此可见,形即是事物表现的形象和容光颜色。
在中国风水学中如龙脉的“蜂腰鹤膝”、“禽伏”;水的“之玄屈曲”、“攸扬清沏”、“山环水抱”;峰峦的“方圆秀丽”、“尖齐高耸”……等等,都是属于形。
所谓势,早在《辞源》中就有记载“行动之力也,力奋发之甚者,皆曰势。”简单来说,势即是事物运动变化之力,即事物运动变化中所表现的形态,就称为势。如《葬书》说的龙的运动变化形态“若水之波,若马之驰”的波与驰。说水的运动变化形态“忌乎湍急”的湍急,“顾我欲留”的欲留。波、驰、湍急、欲留,都是势的形态。一句话,所谓势,指的是事物的动态。
那么就可以总结为“动者为势,而静者为形”,就是关于势和形的简单概念。
但是,在传统风水学中,对势与形的认识是不够确切和完善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站在明堂内观察周围的峰峦,所看到的都是形,而没有势。因为周围环抱的山脉或峰峦都是静态。
因此,东晋郭璞对于风水的势和形,另外下了一个定义,就是《葬书》中说的“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也就是说,龙脉从远方奔腾而来的,就称为势,而在近处所看到的都称为形。
2、风水理气解析
理法,本名理气,在中医学指的是调理人体的气,如气逆则降,气虚则补等。在古代哲学家,如张载、朱熹、王守仁等人,指的是“理”和“气”的关系。“理”指的是事物的条理,准则或规律。“气”指的是宇宙之气,一种极细微的物质。这对理气的释义都很抽象,特别是对“气”的释义,很不具体。
杨筠松风水术对“理”的释义是理解和处理。对“气”是指生气,即元素和水。理气,就是首先理解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即理解生气内在元素和水斗争、统一、斗争的往复情况。进而加以处理,即适应、利用、改造生气为我用。简而言之,所谓理气,就是理解和处理生气。理解和处理生气的方法,就称为理法。
风水术还认为,气决定人的祸福。有生就有气,人生得于气,人死归于气。郭璞《古本葬经》论述得很详细:“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陇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这一段话,可谓风水的总纲,而这个总纲的核心是气。由此段话,我们可知对气的总看法:生气是一元运化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地无此则形无以载。生气藏于地中,人不可见,唯循地之理以求之。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则能得福。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本与枝相应,得吉则神灵安、子孙盛,这叫作“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这种方法既是“理气法”。
形峦和理气哪个重要
其实形峦和理气哪个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并无太大的意义,但是很多易学爱好者经常都会问包大师这个问题,所以今天为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其实在风水学中,不论是形峦、理气、阴阳等,它们之间都是相辅相成,形峦和理气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住宅与地基一般,两者是相互关联,有了好的地基,才能修建好的住宅,而没有好的住宅,再好的地基也无法发挥出它应该有的作用。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在勘察风水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些房子的门窗方位等都开得很好,从理气上来讲,其纳的都是旺气,但是住宅的居住者却一直不能发达。
那么这样的情况有一种可能就是没有好的形峦条件做基础,比如房子四周风水不佳等等情况就会导致住宅有旺气也是聚不起来。